跳到主要內容

【閱讀心得】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


       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在2012年就已經出版,兩三年前聽了尋找天賦與熱情系統化的作法講座。本書就是隨附的讀物,ㄧ月底的因為作者-克里斯汀生因病過世。便把本書重新拿出來利用空餘時間重新閱讀,也順便思考整理書中的內容。本書作者將企業管理理論,套用在人生的經營。書中在一開始便提出下列人生三個最重要的問題:

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、快樂?

如何知道我與配偶、兒女及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?

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,已免除牢獄之災?

        以上述三個問題展開,配合一些企業管理案例,探討以下幾個主題,我也同時利用這些主題,反思自己這幾年的經過以及感想。

工作熱情

        我的第一份工作持續了約四年的時間,目前第二份工作到現在也差不多經過四年半.短期內暫時沒有換工作的想法,但更久的以後也很難說.其實現在的這份工作,同樣也經歷了無力與倦怠 。兩份工作都有類似的情況.只是現在的工作仍有我感興趣以及想要學習的部分。因此,還繼續留在崗位。總是想著是不是有辦法提升專注以及改善工作進度的掌握。持續知識系統。工作佔了人生很長的時間,因此本書在開始的時候就提到要如何燃燒熱情之火,找到生涯之樂。有些因為薪資或是頭銜留在工作,但卻感到不快樂,甚至感到迷惘,無法跳脫現況。當然,這也不是要我們馬上辭去現在的工作,完全得去追尋自我,畢竟,一份薪水顧好自己與家庭也是必須的.書中這部份的主要要讀者透過許多的問題詢問自己,去探索自己的熱情所在,想辦法與之連結.畢竟熱情在哪,專注就在哪,就愈有可能成功,達到自己的目標,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.

家庭生活

        平衡圓滿的人生是不能缺少家庭生活以及人際關係。工作上能夠心無旁騖的努力,有賴於背後和諧溫馨的家庭支持。現代社會工作的時間過長,常常等到準備離開工作,回歸家庭的時候才發現關係疏遠,自己是孤單一人。孩子成長過程中,陪伴要從一出生就開始,多與小孩講話能夠訓練他的思考。教養也要從小開始。等到大了再來修正,效果就會大打折扣。如同專案管理中,愈早修正問題或提出改善,後續就不需要花大筆成本來更正。家庭生活的維繫必須要站在他人角度設想他人需求,去犧牲、付出與投入,並且不計較回報,才能帶給自己真正的快樂。

信仰堅持

        作者本身是個虔誠的教徒,打從唸書對於信仰就有其堅持。並且嚴守自己的原則,作者唸書期間的同學都十分優秀,工作的表現也傑出,但還是會有些人誤入歧途,最後招致牢獄之災。作者提到若只從邊際效益來思考事情,容易掉入全盤皆輸的情況。打破道德界線一次後,原則不再遵守,往往到最後一錯再錯,等到醒悟時已經鑄成無法挽回的錯誤。作者提醒人生中有些原則必須要堅持。勿以惡小而為之。

方向與累積、資源與分配

        前面提到的幾個人生課題,作者書中同時舉了企業管理的案例來說明,同樣的策略可以運用在自己的人生當中。書中的案例有Intel、Ikea、本田、Dell、華碩等。每個人生碰到的課題,都配合相應的企業案例來解說。當初第一次讀完,有相當的感受,但卻沒有那麼深刻。只希望自己能夠找到工作中的熱情。對於書中的其他面向沒有去思索咀嚼。這次大概整理一下書中的內容,有些思考的結論項目整理如下:

人生主要目標可分為:工作熱情、圓滿人生、信仰的堅持。

具體實行方法可分為:如何選擇、資源配置、流程的建立、反饋與修正。

        工作的熱情要不斷尋找,當然不是只有膚淺的換工作。而是在工作中去發掘自己喜歡哪個部分。圓滿的人際關係,不論家人還是朋友。都必須花時間去經營,因此時間與精神的配置相當重要,懂的配置專注力,可以保有在工作中的效率,也能行有餘力去經營自己的關係。前述的這些方法,必須透過流程的建立,養成良好的習慣以及做事文化,家庭文化等。讓自己在對的事情上不用耗費太大心力選擇,能夠持之以恆的累積。達成一個正向的循環。最後所有的這些作為,不論是選擇,還是行動,都要有固定思考,反省與統整的習慣。不要害怕失敗或是結果與預期有落差。焦點在哪,成就就在哪,重點就是要把改變視為常態。多嘗試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。人一生擁有的時間在宇宙中算不上什麼,但數算一下也有數十年,好好的衡量計畫自己的人生,讓自己此生不虛此行,美滿而充實。最後,其實這本書揭示了大的方向,但是每個實踐的過程都有不少方法論在裡面,市面上也有不少專書在介紹。往後只能儘量閱讀並系統化整理心得,實踐在生活之中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22回顧

  放棄與調整 去年年中提到對於GTD、時間管理的失敗感到灰心,做好的計畫因為屢次偏離進度最後導致全線潰敗。如此負向循環了好幾輪。執行了幾個小任務一直推倒重來。回頭檢視大目標根本沒有進展。因此在連續的挫折之後,終於放手調整幾個大目標完成的前後順序。塞翁失馬,反而對於人生的進程有所推進。總而言之,有時候所謂的放棄,並不是從頭來過再次出發,沒有成就感的重複作業,只是徒增心理上的疲累。轉念調整不同計畫的執行順序反而才是某種意義放棄,而這也就是所謂調整。 雖然目前正在進行的計畫,常常也會有延遲現象。但與原本一直失敗的計畫性質不同,即使落後也是可以毫無壓力欣然接受,因為可以具體的看見產出,有明顯的累積,各種小任務之間可調整彈性也多。成就感來了反而能持續推進。雖然稱不上甚麼大收穫,但回想起來心裡的焦慮與負擔反而減少。這可以說是一次不錯的經驗。 好的環境,好的開始 因為家中成員各有自己的生活作息,很多時候因為動線的問題,日常生活會互相影響,這也常常影響到自己下班後想要專心處理事情的專注度。不好的收納空間,也會讓東西很容易堆積。無法達到隨手方便整理的要求。由於自己的幾個大目標調整,順帶開啟了整理房子的契機。把家中用不到的物品清出。老舊的廚房以及兩間廁所徹底打掉重做。除此之外,自己也動手把門框,主臥的牆壁補土重新上漆,主臥鋪設SPC地板。準備重新打造家中的生活動線,更新部分家電,重新設計收納空間,簡化各種家事的動手難度。更進一步,打算研究蒐集homekit相關資料,更換智慧開關好切換燈光,帶入不同氛圍。提升在家看書,整理思緒的專注度,降低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難度。目前對於工作的想法 2018到2022這幾年,不知為何感覺過得非常快。工作上不能說沒有學到新的東西,但明顯感覺慢下來。仔細思考,很多累積的東西要花費心力整理。過去學過的知識也需要重新花時間複習咀嚼。這些都不可能在上班時間空檔完成,得下班花一段時間專注才行。比照目前工作的年資以及薪水,漸漸也覺得跟不上即將到來的消費預估。不是說要買奢侈品,而是考量現有資產配置以及未來退休金的準備,必須趁這幾年多增加些收入才行。因此,希望今年能夠順利轉職,待遇以及工作地點、內容都能夠達到自己內心所想。

MX ANYWHERE 2S使用感想

盒裝 購買動機         身為一個整日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,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,對健康而言是無形的殺手,尤其是姿勢不正確的情況下,更為嚴重。目前辦公配備的電腦為筆記型,除了利用筆電架提高螢幕高度之外,也外接一個螢幕,採雙螢幕來工作。同時,也使用藍芽鍵盤,盡量拉開到正確的可視距離。避免了駝背與近視度數加深的傷害。整個配置使用了一年多,唯一沒有考量過使用體驗的就剩下滑鼠了。         原本使用中的滑鼠為筆電附的普通滑鼠,使用了一段時間,也沒覺得有甚麼不好。但常常一天工作下來,重複按壓滾輪來旋轉3D模型、拉縱向卷軸、橫向卷軸。按壓以及旋轉滾輪的力道稍大,有時候到下午會覺得手指捲到有些微酸,再加上有次用到同事滑鼠的滾輪,比起自己的明顯順暢許多,便興起了想要更換的念頭。          前陣子1111即1212促銷時間,就看了不少滑鼠在特價,但真正下單購買卻是在這陣子,本想一次攻頂選擇羅技MX MASTER 3,但想想,自己還是比較喜歡對稱的外型,在功能沒有差很多的情形下,最後選擇了MX ANYWHERE 2S。 MX ANWHERE 2S 使用情境         3D模擬軟體內的模型轉動,以及捲動excel、pdf文件。是每天大量重複的動作,而MX ANYWHERE 2S滾輪為四向高速捲動滾輪。按一下滾輪即可切換滾動模式。需要上下捲動頁數多的文件時,高速捲動可以一口氣捲好幾頁,減輕手指重複彎曲的次數。四向滾輪在excel需要左右拉視窗下方捲軸時,只要將滾輪左壓右壓即可。非常直覺好用。側邊的兩個按鍵分別設為上一頁以及下一頁,瀏覽網頁或是開啟資料夾十分方便。另外,因為滑鼠滾輪有兩種模式切換,中鍵的功能,必須設定到滾輪下方的按鈕,本來一開始轉3D模型的時候,總覺得不習慣,但其實按鍵很好按,一下子就能適應。換到原本滑鼠反而覺得不順手。 其他功能         這支滑鼠的軟體Logitec options,可以將所有按鍵以及滾輪定義功能,雖然沒有巨集,但就我日常使用已經足夠。藍芽又能記憶三組設備,因為家中電腦使用...

BLOG緣起

筆記與寫作的力量         畢業後工作幾年,想法、體會、心情多少有高有低。為了尋找沒有正確答案的解答,漸漸地開始找些書來看,希望從中找到方向、擺脫困境、調整情緒,能夠理性而成熟的處理許多問題。然而嘗試了改變自己幾次後,結果不盡理想,最終卻只有三分鐘熱度。進一步探究,如何保有熱情,不拖延,自律等才是其中的關鍵。例如:想要在早上有好的工作效率,先養成早起的習慣。想要有健康的身體,先養成運動的習慣。想要學理財,先養成記帳的習慣。想做的事情愈多,就必須要養成審視時間管理的習慣。         約莫從大學開始,漸漸地開始有摘錄筆記的習慣。期中期末考試期間,從開始思考如何有效率的取得分數,到整理題型演練。透過抱佛腳的過程,沒想到卻養成整理筆記的習慣。伴隨著我從大學一路延續到考研究所,考公職等。托這習慣的福,當時參加的考試都還有不錯的結果。         參考了一些書籍與資料之後,發覺寫作似乎是很好的整理工具,能夠幫助自己內化想法觀念並養成習慣。如同考試唸書時整理的筆記一樣。定期審視想法與思考邏輯,開始行動。依現況調整、紀錄、重新整理、再一次行動。這些概念也剛好與管理當中的PDCA不謀而合。最後順勢成為寫blog最大的動機之一。 想寫些甚麼         依照自己的惰性以及三分鐘熱度,很希望這次不要只寫個幾篇就荒廢。所以內容將以生活心得,讀書感想,工作上的筆記整理為主。另外,養成寫作習慣還有最後一個障礙:怕寫不好而不好意思。以往自己總有拖延的毛病,有些事情希望完全準備好再行動,等時間一過,卻仍然沒有動作,結果一事無成。換句話說,不需要等到寫得好才開始,重點是能夠開始寫。議題不用太嚴肅,內容設定方向是愈貼近生活愈好。          因此,一些正義凜然、政治正確、獨善其身、憤世忌俗的文青題材,可能提不起興趣,也寫不太出來。畢竟已經出社會一陣子,非黑即白的事情很少,很多都是選擇下的結果。我自己的期許是藉由寫些東西來更認識自己。修正自己的想法與處世哲學,建立適合自己的三觀。我想這樣持續的動機才會更強。也才更貼近寫作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