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2023年度回顧

 


        本來2023的回顧是要在元旦跨年假期寫完的。因為拖延以及瑣碎的事情才弄到現在。2023是難得有在筆記軟體上紀錄與復盤的一年。打從畢業退伍開始工作,從最早google行事曆到近幾年各種生產力appto-do list只是讓完美主義又有拖延症的自己愈來愈陷入落後的負向循環。但去年慢慢開始落實每週至少一到兩次的復盤,反而從少少的地方開始累積。雖然無法滿分,但至少有進展與成果。整理2023 的重點如下:

值得紀錄的事情

工作:年初轉職不順,4月底接了離職同事的業務,原本以為可能很難搞,情況卻出乎意料之外。雖然看似個爛攤子,不過在這過程中收穫不少。為了改變厭倦的工作型態,年中申請調部門。申請三個部門,面試結果中一個。雖然不是當初的第一志願,但是目前工作的狀態還不錯。

住家環境:家裡的改造持續進行,今年最大的變動就是全戶的電線抽換,並加裝中性線。使得智慧開關可以順利運作。另外、因為這幾年家裡沒有開伙,餐廳淪為堆置雜物的地方。經過梳理生活習慣以及空間規劃後,現在成為親朋好友聊天聚會的好角落,順利發揮餐廳應有的功能。吃東西不再是在客廳茶几上,在餐廳吃飯沒有電視可看,反而促進家人用餐時閒談的機會。

家人:在年中時,家裡添了位新成員,自己也有了新的身份角色,感謝家人的付出也配合,讓我可以協調安排工作。雖然出生後,孩子身體狀況有些波折,但目前只要每日固定復健再觀察即可。

身體健康:去年年中做了一次比較完整的身體檢查,數字沒有什麼大問題,但是一個癌症標記卻超標,後續大費周章檢查到今年1月。所幸結果沒有大礙。醫生也說持續追蹤就好。自從6年前動了手術之後,又再一次提醒我身體健康的重要。也慶幸這次的檢查,讓我可以大概知道身體的狀況以及後續可以改善的地方。

需要反省操練的地方

其實每年想做的事情很多,但專注力、耐心、執行力有限。綜合整理去年一整年的狀況,有幾點自己是可以在今年努力看看:

  1. 上班弄不完的東西帶回去弄,可是一下班後往往又因為惰性什麼都沒弄。惰性的來源可能是上班東西弄不完,沒達到預定的進度,對於心理上有負擔。想要帶回去追進度,又耽誤下班想做事的時間,惡性循環上班該做的事情沒做,下班也沒有自己的進度
  2. 比較困難的任務(不論是上班還是下班後)都要東摸西摸一陣子才會開始,而要進入狀況又要花點時間。在這個過程常常就會被打斷。
  3. 情緒反應都是由內心而來。對於每個情緒的反應,內在一定有源頭。唯有辨識這些內在需求,才可以改變情緒、進而改變行為。這部分希望在今年度可以操練。

2023對我來說是變動很大的一年,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上。有些變動是自己追尋的,有些是意想不到的。不論如何,保持彈性時刻思考身體力行,2024繼續努力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22回顧

  放棄與調整 去年年中提到對於GTD、時間管理的失敗感到灰心,做好的計畫因為屢次偏離進度最後導致全線潰敗。如此負向循環了好幾輪。執行了幾個小任務一直推倒重來。回頭檢視大目標根本沒有進展。因此在連續的挫折之後,終於放手調整幾個大目標完成的前後順序。塞翁失馬,反而對於人生的進程有所推進。總而言之,有時候所謂的放棄,並不是從頭來過再次出發,沒有成就感的重複作業,只是徒增心理上的疲累。轉念調整不同計畫的執行順序反而才是某種意義放棄,而這也就是所謂調整。 雖然目前正在進行的計畫,常常也會有延遲現象。但與原本一直失敗的計畫性質不同,即使落後也是可以毫無壓力欣然接受,因為可以具體的看見產出,有明顯的累積,各種小任務之間可調整彈性也多。成就感來了反而能持續推進。雖然稱不上甚麼大收穫,但回想起來心裡的焦慮與負擔反而減少。這可以說是一次不錯的經驗。 好的環境,好的開始 因為家中成員各有自己的生活作息,很多時候因為動線的問題,日常生活會互相影響,這也常常影響到自己下班後想要專心處理事情的專注度。不好的收納空間,也會讓東西很容易堆積。無法達到隨手方便整理的要求。由於自己的幾個大目標調整,順帶開啟了整理房子的契機。把家中用不到的物品清出。老舊的廚房以及兩間廁所徹底打掉重做。除此之外,自己也動手把門框,主臥的牆壁補土重新上漆,主臥鋪設SPC地板。準備重新打造家中的生活動線,更新部分家電,重新設計收納空間,簡化各種家事的動手難度。更進一步,打算研究蒐集homekit相關資料,更換智慧開關好切換燈光,帶入不同氛圍。提升在家看書,整理思緒的專注度,降低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難度。目前對於工作的想法 2018到2022這幾年,不知為何感覺過得非常快。工作上不能說沒有學到新的東西,但明顯感覺慢下來。仔細思考,很多累積的東西要花費心力整理。過去學過的知識也需要重新花時間複習咀嚼。這些都不可能在上班時間空檔完成,得下班花一段時間專注才行。比照目前工作的年資以及薪水,漸漸也覺得跟不上即將到來的消費預估。不是說要買奢侈品,而是考量現有資產配置以及未來退休金的準備,必須趁這幾年多增加些收入才行。因此,希望今年能夠順利轉職,待遇以及工作地點、內容都能夠達到自己內心所想。

MX ANYWHERE 2S使用感想

盒裝 購買動機         身為一個整日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,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,對健康而言是無形的殺手,尤其是姿勢不正確的情況下,更為嚴重。目前辦公配備的電腦為筆記型,除了利用筆電架提高螢幕高度之外,也外接一個螢幕,採雙螢幕來工作。同時,也使用藍芽鍵盤,盡量拉開到正確的可視距離。避免了駝背與近視度數加深的傷害。整個配置使用了一年多,唯一沒有考量過使用體驗的就剩下滑鼠了。         原本使用中的滑鼠為筆電附的普通滑鼠,使用了一段時間,也沒覺得有甚麼不好。但常常一天工作下來,重複按壓滾輪來旋轉3D模型、拉縱向卷軸、橫向卷軸。按壓以及旋轉滾輪的力道稍大,有時候到下午會覺得手指捲到有些微酸,再加上有次用到同事滑鼠的滾輪,比起自己的明顯順暢許多,便興起了想要更換的念頭。          前陣子1111即1212促銷時間,就看了不少滑鼠在特價,但真正下單購買卻是在這陣子,本想一次攻頂選擇羅技MX MASTER 3,但想想,自己還是比較喜歡對稱的外型,在功能沒有差很多的情形下,最後選擇了MX ANYWHERE 2S。 MX ANWHERE 2S 使用情境         3D模擬軟體內的模型轉動,以及捲動excel、pdf文件。是每天大量重複的動作,而MX ANYWHERE 2S滾輪為四向高速捲動滾輪。按一下滾輪即可切換滾動模式。需要上下捲動頁數多的文件時,高速捲動可以一口氣捲好幾頁,減輕手指重複彎曲的次數。四向滾輪在excel需要左右拉視窗下方捲軸時,只要將滾輪左壓右壓即可。非常直覺好用。側邊的兩個按鍵分別設為上一頁以及下一頁,瀏覽網頁或是開啟資料夾十分方便。另外,因為滑鼠滾輪有兩種模式切換,中鍵的功能,必須設定到滾輪下方的按鈕,本來一開始轉3D模型的時候,總覺得不習慣,但其實按鍵很好按,一下子就能適應。換到原本滑鼠反而覺得不順手。 其他功能         這支滑鼠的軟體Logitec options,可以將所有按鍵以及滾輪定義功能,雖然沒有巨集,但就我日常使用已經足夠。藍芽又能記憶三組設備,因為家中電腦使用...

BLOG緣起

筆記與寫作的力量         畢業後工作幾年,想法、體會、心情多少有高有低。為了尋找沒有正確答案的解答,漸漸地開始找些書來看,希望從中找到方向、擺脫困境、調整情緒,能夠理性而成熟的處理許多問題。然而嘗試了改變自己幾次後,結果不盡理想,最終卻只有三分鐘熱度。進一步探究,如何保有熱情,不拖延,自律等才是其中的關鍵。例如:想要在早上有好的工作效率,先養成早起的習慣。想要有健康的身體,先養成運動的習慣。想要學理財,先養成記帳的習慣。想做的事情愈多,就必須要養成審視時間管理的習慣。         約莫從大學開始,漸漸地開始有摘錄筆記的習慣。期中期末考試期間,從開始思考如何有效率的取得分數,到整理題型演練。透過抱佛腳的過程,沒想到卻養成整理筆記的習慣。伴隨著我從大學一路延續到考研究所,考公職等。托這習慣的福,當時參加的考試都還有不錯的結果。         參考了一些書籍與資料之後,發覺寫作似乎是很好的整理工具,能夠幫助自己內化想法觀念並養成習慣。如同考試唸書時整理的筆記一樣。定期審視想法與思考邏輯,開始行動。依現況調整、紀錄、重新整理、再一次行動。這些概念也剛好與管理當中的PDCA不謀而合。最後順勢成為寫blog最大的動機之一。 想寫些甚麼         依照自己的惰性以及三分鐘熱度,很希望這次不要只寫個幾篇就荒廢。所以內容將以生活心得,讀書感想,工作上的筆記整理為主。另外,養成寫作習慣還有最後一個障礙:怕寫不好而不好意思。以往自己總有拖延的毛病,有些事情希望完全準備好再行動,等時間一過,卻仍然沒有動作,結果一事無成。換句話說,不需要等到寫得好才開始,重點是能夠開始寫。議題不用太嚴肅,內容設定方向是愈貼近生活愈好。          因此,一些正義凜然、政治正確、獨善其身、憤世忌俗的文青題材,可能提不起興趣,也寫不太出來。畢竟已經出社會一陣子,非黑即白的事情很少,很多都是選擇下的結果。我自己的期許是藉由寫些東西來更認識自己。修正自己的想法與處世哲學,建立適合自己的三觀。我想這樣持續的動機才會更強。也才更貼近寫作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