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中年離職:一場職涯轉折的思考

40初頭的歲數,我在2025年初辭掉工作。過去這一年,雖然工作家庭兩頭燒,但還是利用零碎時間寫寫東西,整理思緒,慢慢想清楚自己現階段最想要的生活和工作模式。還好這幾年一直有在關注職場動向、定期更新履歷,最後順利轉換跑道,成功跳槽到新公司,算是為自己開啟了新的階段。 為什麼離職 其實早在兩、三年前就已經有提離職的打算,當初的想法是「薪水不高、部門人多、分紅餅小」。要有好的考績、做到想做的專案,其實很吃運氣。幹了幾年雖然薪水有調,但這幾年通膨漲幅也大,跟科技業比起來更是天差地遠。嘗試投了幾次履歷並且經過幾次面試,能夠找到的工作,內容性質差不多、薪水漲幅也有限。深刻體會到自己的「市場價值」—— 原來,我的取代性很高。 後來,選擇以內部轉調來增加自己籌碼。不過,新部門因為長期外派,平日無法返家顧小孩。算一算,整體CP值不高。加上部門主管的工作生活模式與自身未來設定不同,因此,去年底積極投了幾份履歷。也很幸運換了離家近的公司。 前份工作的思考 回顧這份職涯,兩個部門差異蠻大的。所學以及體會完全不同。幾點紀錄如下: 除了自己的專業,還要能理解「別人的專業」 在專案協調角色中,除了自己的專業,其他部門的專業,要懂得比自己以為的深入。因為這樣才能一窺專案的全貌,小到任務的分配、權責的劃分,大至預算統整、執行決策等。皆有賴這些跨領域知識累積作為背景。如果時間許可,至少別部門的訓練教材要能翻過。 向上管理的「魔鬼細節」 我的直屬主管年紀只比我大一點,但他能夠在這個年紀就坐上這個位置,絕對不是偶然。有次在做給高層的簡報時,直屬主管看了看後,提點了字要放多大、內容要如何精簡、哪些部份是大家會看的,其他不要貼太多。因為高層主管眼睛不好,會議當天,其他部門因為字太小被點名,現場修改放大精簡後才能繼續,而我們這裡順利過關。我直屬主管年紀較別部門更高職位職等的長官小不少,但此類職場中的**「魔鬼細節」**把握度更好。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。 人脈就是影響力 我的個性比較怕麻煩別人,工作上協調、統整時,常常得請別部門幫忙。有時候,對方無暇兼顧,主管又急著要東西,此時,壓力會集中在自己身上。如何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,叫得動其他部門的人,其實有賴於平常做事時人脈的積累。例如,多幫助其他同事,有辦法為其他人提供價值等。累積久了,這部分就是無形的「人脈存摺」。 早點搞懂公司...
最近的文章

【七龍珠 大魔】觀後感:懷舊與驚喜並存的全新冒險

  成年之後,已經很少看動畫了。然而,去年因為外派工作,在宿舍閒暇之餘,我追了《葬送的芙莉蓮》和《沙漠大冒險》。當得知《七龍珠大魔》推出時,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期待。趁著228連假到3月初的空檔,我一口氣將20集的動畫全部看完。 重拾動畫的感動:七龍珠大魔的懷舊與驚喜 《大魔》的故事場景設定在魔界,拓展了原本的世界觀,同時也延伸了那美克星與界王神的起源。這樣的設定讓人感到新鮮,卻又不失熟悉感。此外,類似《七龍珠GT》中悟空縮小的冒險情節,也讓人不禁懷念起早期的漫畫連載。魔界的旅程節奏緊湊,除了開頭魔界新王的回顧部分稍顯冗長外,其餘集數都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繼續看下去。 故事主場景來到魔界後,悟空的小隊很快與達爾一行人會合,而第一個讓老七龍珠迷熱血沸騰的,莫過於縮小版的超三達爾。變身後的長髮、沒有眉毛的眼神,帥氣十足。長久以來,總覺得只有悟空能變身超三實在不過癮。雖然《龍珠超》中有各種變身,但對老粉絲來說,「傳說中的超級賽亞人」這個設定,從佛利札篇悟空因憤怒而變身,到賽魯篇悟飯突破心防變身超二,再到普烏篇悟空以超三拖延時間,這段劇情發展始終是最令人沉浸的部分。看到達爾在《大魔》中補上超三的設定,心中不禁有種圓滿的感覺。畢竟,他是高貴的賽亞人王子,也是悟空一路走來互相競爭與扶持的好夥伴。 第二個驚喜,悟空大小超四變身的出現。《GT》動畫可以說是漫畫連載結束後最大的驚喜,其中超級賽亞人四的設計更是讓人驚艷——不再是金黃髮色與髮型的改變,而是更原始、更具野性的形象。然而,由於部分粉絲對《GT》是否為正史的爭議,超四的設定總讓人覺得有些不夠「正宗」。不過,這次鳥山明親自參與《大魔》的製作,並提取了與《GT》的共通點,不僅給了老觀眾驚喜,也為故事後續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。超四不再只是原創動畫中的角色,而是讓整個七龍珠的時間線更具討論性。 當然,這部動畫也有一些小瑕疵。例如,打鬥場面不如佛利札篇與賽魯篇那樣拳拳到肉。不過,考慮到整體動畫的取向不同,這點倒也無需過於苛求。 七龍珠:童年的回憶與感動 《七龍珠》單行本從1985年發行至1995年,可以說是陪伴我從小學到中學的深刻回憶。小時候零用錢不多,大人也不准買漫畫,每次到便利商店,我總會不由自主地翻找雜誌架,看看有沒有被人拆封的《寶島少年》,能讓我偷偷翻閱最新連載。當年看到悟空變身超賽三的震撼畫面,至今仍深深印在腦海...

2024年度回顧

  2024年度回顧 原本計劃在去年12月底就為這一年做個總結,沒想到這兩個月的工作與生活變動,讓這件事一拖再拖,直到現在才終於有時間靜下心來回顧。 回顧2024年,可以說是身心俱疲的一年。無論是長時間的外地出差,還是照顧家中孩子(雖然太太是主要照顧者),都佔據了大量的可支配時間。通勤與工作也消耗了不少專注力。孩子送托後,加上每週的復健安排,每個月至少得跑醫院三次。即使週末在家,也很難好好休息,精神和體力始終處於透支狀態。 所幸,目前出差已經告一段落,工作上最煩心的部分也暫時結束。未來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還不清楚,但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。將2024年的經驗總結並記錄下來,作為未來的參考,或許能幫助自己更好地應對接下來的日子。 工作的非舒適區與倦怠 轉調部門後,由於在專案中的角色轉變,我確實進入了自己的「非舒適區」。有些任務並不容易處理,需要花費大量心力去協調資源(通常是向其他部門爭取支援),或是自己親自上陣。隨著時間推移,任務一個接一個,倦怠感也逐漸累積。尤其是到了下半年接近年底時,「週一症候群」的頻率越來越高,工作的熱情與動力也隨之下降。 不過,現在回顧起來,當時那種疲憊感似乎已經變得模糊,甚至覺得沒那麼糟糕了。那時,為了釐清自己的狀態,我開始記錄生活中的點滴,包括: 現階段最在意的事情是什麼? 工作上最不喜歡的部分是什麼? 什麼樣的工作能帶來成就感? 每隔一兩天,我會寫下工作的思考過程或感受。這個習慣幫助我在倦怠時仍能持續輸出。雖然工作成果未必完美,但至少沒有擺爛,也算是一種自我突破。 家庭與工作的兩難 作為雙薪家庭,且沒有後援,育嬰假結束後,我們只能選擇將孩子交給保母或托兒所。這也意味著,孩子會不斷在感冒、看醫生、吃藥之間循環。尤其是遇到腸病毒時,缺乏經驗的我們更是手忙腳亂。孩子連續幾天高燒不退,喉嚨的傷口讓他無法進食,父母的心情也跟著七上八下。 工作中若接到孩子發燒的消息,心情難免受到影響。手頭的工作無法放下,但孩子又必須擺在第一位。忙碌時還得請假兩三天,工作節奏被打亂,事情也難以處理妥當。如果家人之間再因為家務瑣事發生爭執,回到工作崗位時,心情更是雪上加霜。這些挑戰,都是當初換部門並接受長期出差時未曾預料到的。 超乎預期的開支 這一年因為出差改以開車通勤,加上週末往返家裡與出差地點,光是車子的保養和油錢就讓人非...

2023年度回顧

          本來 2023 的回顧是要在元旦跨年假期寫完的。因為拖延以及瑣碎的事情才弄到現在。 2023 是難得有在筆記軟體上紀錄與復盤的一年。打從畢業退伍開始工作,從最早 google 行事曆到近幾年各種生產力 app 。 to-do list 只是讓完美主義又有拖延症的自己愈來愈陷入落後的負向循環。但去年慢慢開始落實每週至少一到兩次的復盤,反而從少少的地方開始累積。雖然無法滿分,但至少有進展與成果。整理 2023 的重點如下: 值得紀錄的事情 工作:年初轉職不順, 4 月底接了離職同事的業務,原本以為可能很難搞,情況卻出乎意料之外。雖然看似個爛攤子,不過在這過程中收穫不少。為了改變厭倦的工作型態,年中申請調部門。申請三個部門,面試結果中一個。雖然不是當初的第一志願,但是目前工作的狀態還不錯。 住家環境:家裡的改造持續進行,今年最大的變動就是全戶的電線抽換,並加裝中性線。使得智慧開關可以順利運作。另外、因為這幾年家裡沒有開伙,餐廳淪為堆置雜物的地方。經過梳理生活習慣以及空間規劃後,現在成為親朋好友聊天聚會的好角落,順利發揮餐廳應有的功能。吃東西不再是在客廳茶几上,在餐廳吃飯沒有電視可看,反而促進家人用餐時閒談的機會。 家人:在年中時,家裡添了位新成員,自己也有了新的身份角色,感謝家人的付出也配合,讓我可以協調安排工作。雖然出生後,孩子身體狀況有些波折,但目前只要每日固定復健再觀察即可。 身體健康:去年年中做了一次比較完整的身體檢查,數字沒有什麼大問題,但是一個癌症標記卻超標,後續大費周章檢查到今年 1 月。所幸結果沒有大礙。醫生也說持續追蹤就好。自從 6 年前動了手術之後,又再一次提醒我身體健康的重要。也慶幸這次的檢查,讓我可以大概知道身體的狀況以及後續可以改善的地方。 需要反省操練的地方 其實每年想做的事情很多,但專注力、耐心、執行力有限。綜合整理去年一整年的狀況,有幾點自己是可以在今年努力看看: 上班弄不完的東西帶回去弄,可是一下班後往往又因為惰性什麼都沒弄。惰性的來源可能是上班東西弄不完,沒達到預定的進度,對於心理上有負擔。想要帶回去追進度,又耽誤下班想做事的時間,惡性循環上班該做的事情沒做,下班也沒有自己的進度 比較困難的任務(不論是上班還是下班後)都要東摸西摸一陣子才會開始,而要進入狀況又要...

2022回顧

  放棄與調整 去年年中提到對於GTD、時間管理的失敗感到灰心,做好的計畫因為屢次偏離進度最後導致全線潰敗。如此負向循環了好幾輪。執行了幾個小任務一直推倒重來。回頭檢視大目標根本沒有進展。因此在連續的挫折之後,終於放手調整幾個大目標完成的前後順序。塞翁失馬,反而對於人生的進程有所推進。總而言之,有時候所謂的放棄,並不是從頭來過再次出發,沒有成就感的重複作業,只是徒增心理上的疲累。轉念調整不同計畫的執行順序反而才是某種意義放棄,而這也就是所謂調整。 雖然目前正在進行的計畫,常常也會有延遲現象。但與原本一直失敗的計畫性質不同,即使落後也是可以毫無壓力欣然接受,因為可以具體的看見產出,有明顯的累積,各種小任務之間可調整彈性也多。成就感來了反而能持續推進。雖然稱不上甚麼大收穫,但回想起來心裡的焦慮與負擔反而減少。這可以說是一次不錯的經驗。 好的環境,好的開始 因為家中成員各有自己的生活作息,很多時候因為動線的問題,日常生活會互相影響,這也常常影響到自己下班後想要專心處理事情的專注度。不好的收納空間,也會讓東西很容易堆積。無法達到隨手方便整理的要求。由於自己的幾個大目標調整,順帶開啟了整理房子的契機。把家中用不到的物品清出。老舊的廚房以及兩間廁所徹底打掉重做。除此之外,自己也動手把門框,主臥的牆壁補土重新上漆,主臥鋪設SPC地板。準備重新打造家中的生活動線,更新部分家電,重新設計收納空間,簡化各種家事的動手難度。更進一步,打算研究蒐集homekit相關資料,更換智慧開關好切換燈光,帶入不同氛圍。提升在家看書,整理思緒的專注度,降低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難度。目前對於工作的想法 2018到2022這幾年,不知為何感覺過得非常快。工作上不能說沒有學到新的東西,但明顯感覺慢下來。仔細思考,很多累積的東西要花費心力整理。過去學過的知識也需要重新花時間複習咀嚼。這些都不可能在上班時間空檔完成,得下班花一段時間專注才行。比照目前工作的年資以及薪水,漸漸也覺得跟不上即將到來的消費預估。不是說要買奢侈品,而是考量現有資產配置以及未來退休金的準備,必須趁這幾年多增加些收入才行。因此,希望今年能夠順利轉職,待遇以及工作地點、內容都能夠達到自己內心所想。

兩年記錄

    Covid-19從2019開始爆發到現在,變種的Omicron仍未停歇。疫情下,我的日常生活沒有多大改變,一樣的工作、復健、假日放空擺爛等。blog的更新依然停在2020年6月。兩年的時間一下就過去。自己的三分鐘熱度想想也覺得好笑。尤其看著之前的文章,會有種不知道如何形容感覺,十分有趣。這段期間的生活,在此大略做個小總結如下: 人生的節奏   這兩年期間,我嘗試了不少的時間管理工具,不管是軟體還是方法論。每每實行一陣子,其結果皆不盡如人意。至於現在仍持續使用筆記以及GTD軟體,記錄追蹤想法與代辦事項。但是,利用這些工具完成工作之外的自身專案仍是力有未逮。同時也衍生不少問題與想法。例如:採用時下流行的時間管理軟體,工作就能有條不紊?採取管理大師的方法論,就能達到平衡的生活?完美主義的心態,是否造成拖延的結果等等。計畫、執行、修正,看似簡單的循環,實作起來卻常常打掉重練。如何調整心態,復盤調整、養成習慣,輕鬆地掌握可持續的節奏。這是可以繼續嘗試的方向。 完成了甚麼   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。雖然心中的完美目標無法達成。實際上,仍有幾個自己以前想要行動,卻無法遲遲展開的項目有了開始。對我來說,最重要的就是在2020年的7月完成了資產配置。自小看家中長輩在股海浮沉,雖然沒有負債累累,但也無法一夕致富。未來少子化以及高通膨的社會,晚年成為下流老人的機率大增。因此,下定決心將自己的配置組合完成,並且每年進行再平衡。   另一件事情,就是把家中老舊的廚房以及廁所重新裝修。本想整間進行舊屋翻修,但考慮預算以及搬進搬出太麻煩,最後僅選擇翻修廚房以及廁所。將漏水壁癌問題解決,地面改用防滑磁磚。即使只是這樣的翻修,找廠商、整理舊廚房、清理廢棄物、落塵等。也是夠麻煩的。不過,整修後的成果還算滿意,雖然歷經3個月左右的不方便,但是對於後來的使用感受卻有很大的提升,是值得的。 期待還能做甚麼   兩年時間過去,看了些書。直到最近總覺得是應該來整理一下,釐清想法。人生過半,工作中除了收入,也還是希望能與熱情相符。達成心中設定目標、保持健康、養成好的核心習慣、過想要的生活。

【閱讀心得】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

       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在2012年就已經出版,兩三年前聽了尋找天賦與熱情系統化的作法講座。本書就是隨附的讀物,ㄧ月底的因為作者-克里斯汀生因病過世。便把本書重新拿出來利用空餘時間重新閱讀,也順便思考整理書中的內容。本書作者將企業管理理論,套用在人生的經營。書中在一開始便提出下列人生三個最重要的問題: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、快樂? 如何知道我與配偶、兒女及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? 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,已免除牢獄之災?         以上述三個問題展開,配合一些企業管理案例,探討以下幾個主題,我也同時利用這些主題,反思自己這幾年的經過以及感想。 工作熱情         我的第一份工作持續了約四年的時間,目前第二份工作到現在也差不多經過四年半.短期內暫時沒有換工作的想法,但更久的以後也很難說.其實現在的這份工作,同樣也經歷了無力與倦怠 。兩份工作都有類似的情況.只是現在的工作仍有我感興趣以及想要學習的部分。因此,還繼續留在崗位。總是想著是不是有辦法提升專注以及改善工作進度的掌握。持續知識系統。工作佔了人生很長的時間,因此本書在開始的時候就提到要如何燃燒熱情之火,找到生涯之樂。有些因為薪資或是頭銜留在工作,但卻感到不快樂,甚至感到迷惘,無法跳脫現況。當然,這也不是要我們馬上辭去現在的工作,完全得去追尋自我,畢竟,一份薪水顧好自己與家庭也是必須的.書中這部份的主要要讀者透過許多的問題詢問自己,去探索自己的熱情所在,想辦法與之連結.畢竟熱情在哪,專注就在哪,就愈有可能成功,達到自己的目標,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. 家庭生活         平衡圓滿的人生是不能缺少家庭生活以及人際關係。工作上能夠心無旁騖的努力,有賴於背後和諧溫馨的家庭支持。現代社會工作的時間過長,常常等到準備離開工作,回歸家庭的時候才發現關係疏遠,自己是孤單一人。孩子成長過程中,陪伴要從一出生就開始,多與小孩講話能夠訓練他的思考。教養也要從小開始。等到大了再來修正,效果就會大打折扣。如同專案管理中,愈早修正問題或提出改善,後續就不需要花大筆成本來更正。家庭生活的維繫必須要站在他人角度設想他人需求,去犧...